本文信息来源于京报网澎湃新闻等权威媒体(具体来源见文章结尾)。为了提高文章的可读性,部分细节可能进行了润色,敬请理智阅读,仅供参考。
文|白鹭桐
编辑|白鹭桐
时隔十年,9.3阅兵再度盛大举行!
展开剩余86%回顾过去,阅兵仪式大多是在国庆节期间举行,特别是“逢五逢十”之年,国庆阅兵已成为一种传统和约定。然而,今年的阅兵却没有选在国庆节,而是特别定于9月3日。这一独特安排背后,暗藏着深刻的历史与政治含义。
2025年6月24日,我国官方正式宣布,9月3日上午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阅兵。这次的阅兵仍然会有徒步方队、装备方队和空中梯队的传统组成。值得一提的是,考虑到抗战老兵的高龄,这次阅兵取消了老兵方阵,但仍特别邀请了抗战老兵来现场观礼,甚至包括国民党老兵在内。尽管没有老兵方阵的出现,民兵却首次登上了检阅台,展现出崭新的面貌。此外,今年的阅兵也不同于以往传统的主战力量展示,许多新型作战力量,如无人智能、水下作战、网络电攻防以及高超音速等现代化武器,将首次在此次阅兵中亮相。
仅从这些官方的介绍来看,9.3阅兵无疑会成为一场规模宏大的盛典。那么,为什么要如此隆重地举行这场阅兵呢?回顾10年前的首次9.3阅兵,答案逐渐显现。
十年前,70响礼炮轰鸣开启了阅兵的序幕,300余名抗战老兵,平均年龄达到90岁,他们是国共两党在抗战期间的亲历者,首先接受检阅。随后,11个徒步方队、27个装备方队和创下历史之最的10个空中梯队,全面展示了中国军人的英勇风貌。那一年,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,标志着我们走进了和平的第七十个年头。首次的9.3阅兵意义深远,象征着中国深刻铭记历史、珍惜和平的决心。
而十年后的今天,这次阅兵的意义更加非凡。202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的80周年。虽然与那段充满英雄血与泪的14年抗战岁月渐行渐远,但我们绝不能忘记这段沉痛的历史。3500万先烈的英勇献身,是我们永远的记忆。这次9.3阅兵,不仅是对那些英勇牺牲的先烈的敬意与告慰,也是提醒我们:如今的和平来之不易,背后是无数先辈为国捐躯的血泪岁月。
更重要的是,这次阅兵向世界传递了中国捍卫和平的坚定决心。2015年9.3阅兵,俄罗斯、巴基斯坦等17个外国军队应邀参加,体现了中国秉持国际秩序和世界和平的理念。然而,过去十年国际局势风云变幻,今天的世界比十年前更加动荡。
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冲突已经进入第四年,战火仍未熄灭;而以色列与伊朗的紧张局势也愈演愈烈,尽管停火协议暂时生效,但中东局势依然充满不确定性。即便在亚洲,朝鲜半岛虽然表面看似平静,实际暗潮涌动,摩擦不断;印度与巴基斯坦也未能真正摆脱冲突的阴影。与此同时,法西斯势力也在悄然复苏。德国在2023年6月,在立陶宛部署了4000人的军事部队,挑战了战后国际秩序的框架。与德国类似,日本的军国主义也在复兴,频繁增加军费开支,试图突破战后禁令,甚至进行远程武器试射,这些行为无疑是在挑战国际规定。
值得警觉的是,如今距离抗日战争胜利已整整80年,日本作为曾经的侵略者,不仅未能正视历史,还在努力淡化甚至篡改这段历史。然而,时至今日,的新中国已经不再是八十年前的中国。我们的国力、军事实力和技术装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这次9.3阅兵,展示的装备无一不是中国自主研发、现役主战装备,涵盖了从指挥控制、侦察预警到防空反导、火力打击和综合保障等多个领域,彰显了我国全方位的攻防能力。这一展示,也向外界发出强烈信号——中国的力量不容小觑,我们有能力捍卫国家利益,维护和平稳定。
与2015年相同,2025年的阅兵同样邀请了多个外国军队方阵,同时还将邀请各国领导人共同见证这一盛事,表达中国愿与全球共同维护国际秩序、共筑和平的决心。俄罗斯总统普京也计划于8月31日至9月3日访问中国,届时俄罗斯方阵的精彩表现也值得期待。
如同艾跃进教授所言:“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,尊严只在剑锋之上。”9.3阅兵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,也是我们对未来的宣示。这是对中国强大军事实力的展示,也是对那些试图挑战我们底线的国家的一种警告。
如今,距离9.3阅兵仅剩几个月,届时的盛况,必定令人期待不已。
本文信息来源:京报网澎湃新闻
发布于:天津市红腾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